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內容簡介

怕錯過訊息拚命滑手機、出門前老想上廁所、出門後總擔心瓦斯沒關、門沒關、
不整理書桌就無法工作、衝動刷卡購物好像不必付帳單、強迫性清掃、洗手、囤積、
找遍網站比價N次才下單……

  這些行為真的不是你的錯,因為,
  強迫是一種慰藉,讓身體產生控制局面的幻覺,
  有些還能幫助我們管理生活、讓工作更有效率,
  ──有所成就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儀式性動作,其實多半是強迫行為。

  不過,廠商也會利用這點操縱你……想想《Candy Crush》、《憤怒鳥》是怎麼讓你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玩到手軟。

  作者雪倫‧貝格利曾任職於路透社、《華爾街日報》,是資深的科學專欄作家,
  她指出,光是強迫行為的一種──強迫購買行為,美國就有高達16%的成人身陷其中,
  其中有2%至4%的人有囤積症(同一種東西買到堆滿家裡,這可不是收藏家),
  本書收錄很多真實案例,探究四處可見的強迫行為,
  原來,它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可怕,每個人多少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強迫不是成癮,但多少與我們的行為有所關聯。

  上癮是為了快樂,強迫行為是避免壞事發生!
  賭博、酒癮等成癮行為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快感,強迫行為卻是為了紓解心中焦慮,
  例如,怕沒收到新郵件,便不停檢查手機。

  ‧後天的車禍意外,從此深陷強迫之中!
  夏拉曾在車禍中受重傷,自此便出現強迫行為,驅使她進行不合理的儀式。
  像是一定要把玩具、書本四個排成一組,不斷的覺得自己的貓會跑進冰箱裡。

  ◎這是我的儀式,怎麼說是強迫 : 從投手上場前的小動作,到超盡責的同事。

  .出於對美感與優雅的熱愛——這是表達自我還是人格障礙?
  遙控器一定要放在電視機上面、百葉窗的拉繩一定要捲起來,
  他們會自訂獨特規則並嚴格遵循、重視紀律與責任,因為這是表達自我的方法。
  你也有這種傾向嗎?本書提供卡默測試,看看你對於規則的遵守有多瘋狂

  .上場打擊前……與其他偉大人物的迷信
  洋基球員米奇.曼托跑壘時一定會強迫性的碰一下二壘,
  網球巨星納達爾會用只有自己知道的儀式放水瓶,以特定的順序拿毛巾,
  他們說這是我的儀式,而儀式的本質就讓人難以抗拒。

  ◎廠商也會利用這點操控你 : 電玩、手機和網路

  ‧不好玩還一直玩——電玩裡的心理學陷阱
  多巴胺會計算行動(例如,丟出憤怒鳥)帶來報酬的機率,但大腦不知道這報酬
  會有多好,便創造出緊張感,為了紓解它,玩家什麼事都願意做!

  ‧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你會……?
  網路強迫行為或許是企業花數百萬美元所促成的!
  某公司甚至有個職位叫做「強迫作用高階產品經理」,企業還雇用顧問,
  來發展網頁瀏覽者的強迫體驗,讓你無法自拔!

  還有非買不可、拾荒癖、順手牽羊的強迫性獲取,
  不是利他、而是為自己的強迫性行善,
  甚至,虔誠的信仰也常常是一種強迫行為表現……
  原來每個人都有「不做,就很難過」的事情。

名人推薦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姜忠信
  兩岸知名心理諮詢師/邱永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雪倫‧貝格利(Sharon Begley)


  STAT(《波士頓全球報》出版的生命科學刊物)的資深科學撰稿人。之前曾在路透社、《新聞週報》(Newsweek)、《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與《華爾街日報》任職。著有《腦部的情感生活》、《訓練你的心智,改變你的腦部》、《心智與腦部》等書,也因為向大眾傳遞科學知識而獲得諸多獎項。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曾任網路電玩編譯。現任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第三波數位革命》、《電競產業的大未來》、《城市地底的城市》(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目錄

引言 每個人都有「不做,就很難過」的事

第一章 強迫作用源自焦慮,與成癮不同
第二章 貓會不會在冰箱裡?我這樣算強迫症嗎?
第三章 強迫行為該治療嗎?從雪地濺血到進軍好萊塢
第四章 這不是強迫症,正好相反,是過份盡責
第五章 電玩的強迫行為——操縱你的多巴胺,操縱你
第六章 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你會……
第七章 各種強迫行為的歷史,是瘋了還是古怪?
第八章 人都愛囤積,是定義自我、還是病了?
第九章 強迫性獲取:非買不可、拾荒癖、順手牽羊
第十章 強迫性行善,不是利他而是為自己
第十一章 強迫行為怎麼造成的?大腦發生什麼事?

致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迫行為,為了化解焦慮(節錄)


  當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把影響生活的強迫作用視為一種異狀,而且它幾乎到了令人害怕的地步:強迫自己反覆洗手的人;強迫自己打電動,打到大拇指抽筋的人;非血拚不可,導致循環信用到破產的人。但在我進行研究與報告的期間,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當我真正了解乍看之下像是瘋掉的人,我發現他們的強迫行為並非完全沒道理。相反的,他們的強迫作用,是因為擔憂某些事物可能將他們生吞活剝,而產生的可理解反應。他們並不瘋狂,甚至連崩潰都談不上;他們在應對,讓自己保持專注,而且比起讓焦慮吞噬他們,這麼做說不定還比較有用。

  當我聽了越多囤積癖(譯註:過度收購或收集物件,即使是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的動人故事,我發現自己思考的面向也越來越多。是啊,如果我也有一樣的經歷,那麼我家也同樣會塞滿雜物,只為在自己與絕望的深淵之間,築起一座堡壘。有強迫作用,並不代表腦袋崩潰。

  我的第二個領悟是,雖然擁有極度強迫作用的人是異數,但驅使他們產生這些行為的焦慮,其實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主動平息焦慮的行為,是一種深沉且原始的衝動。這樣的體悟,改變我看自己與周遭事物的角度:乍看之下輕率、自私、具有控制性或傷害性的行為,現在似乎都像是對恐懼與焦慮的可理解反應。

  有輕微強迫作用的人,並沒有達到精神病學上需要治療的程度,但感到恐懼的形式與症狀嚴重的人一樣,強迫行為對他們的效果也相同。只是越深沉、越嚴重的焦慮,就需要越極端(經常是自殘)的強迫行為來紓緩;而輕微的焦慮,只會讓我們手機不離手、只根據自己了解的規格來洗衣服,以及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整理書桌。

  把人變成這副德性的強迫作用,可說是千奇百怪,你能想像到的都有可能。

  幾年前,阿姆斯特丹一位65歲的老人,引起了心理衛生診所的關切,因為16年來,他總是有股難以抗拒的強迫作用,想用口哨吹出嘉年華歌曲。「他老婆因為同一首歌聽了快16年而幾近絕望,只好向心理衛生診所求助。」荷蘭籍的精神科醫師,在2012年發表於《BMC精神病學》(BMC Psychiatry)期刊的論文中寫道:「他每天都要吹5~8小時,而且越累的話,吹得越難聽。」

  醫師給「E先生」(醫師如此稱呼他)開了一種名叫「氯米帕明」的抗憂鬱劑,讓他一天「只吹」3~4小時,副作用卻難以忍受。當醫師們拜訪他家時,立刻就得面對「同一首歌吹不停,曲調清澈完美,幾乎毫無間斷」的狀況。醫師們開始探詢E先生是否真的得了強迫症(譯註: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但他向醫師保證,自己吹口哨的強迫行為,並非受到沉溺的想法所驅使。「不過,如果別人要求他不要吹的話,他還真的會覺得很煩躁、焦慮。」

  連強迫性吹口哨都有了,那強迫性挖洞有何不可?英國的「鼴鼠人」威廉‧雷托(William Lyttle),就有一種強迫作用,使他在倫敦東區的自家底下,挖出又大、又深、又迂迴的隧道。這條隧道總長60英尺,有些還深及房屋(繼承自父母)下方26英尺。他在2010年去世前不久,向記者如此表示:「一開始只是想挖個地窖,結果地窖變成兩倍大。」地方政府當局害怕房子垮掉,只好把雷托趕出去,接著工程師從隧道裡頭,移出了三十三噸重的破瓦殘礫,以及三台車、一艘船。

  這種極端的疾患,或許會讓人覺得強迫行為是別人家的事,只有極少數人需要擔心這種精神病。但資料顯示並非如此。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在2006年的分析報告中發現,16%的美國成人(約三千八百萬人)都曾有強迫購買行為,而且其中有2~4%(最多約九百萬人)有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不管是在哪一年,我們之中都有1%的人飽受強迫症之苦,這種病可說是眾多焦慮症中的黑暗王子。

  至於有輕微強迫作用,也就是不嚴重妨礙健康、不足以被認定為精神病的人,甚至還更多;事實上,有些強迫行為還挺受用的,它們協助我們管理生活,或讓工作更有效率(起碼自己這麼覺得)。你應該不太會認識口哨吹不停、挖隧道挖不停,或是斷層掃描掃不停的人。但我敢跟你打賭,你應該認識不少人,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更誇張的是,某位幹勁十足的作家經紀人,一動完開心手術就在找手機。我們的強迫行為輕微到沒人發覺,必須更仔細觀察才會發現。

  你也可能認識像是艾美(Amy)這樣的人——我在餐廳和她見面,當時她是神經科學系的研究生,也是強迫症支援團體的創辦人。當我走近餐廳,並沒有多看一眼這位站在73街轉角的女性。我瞄到她的黑色秀髮,覺得這位美女絕對不是我的會面對象,因為她要和我談的是拔毛癖(拔毛拔過頭,使患者變禿的症狀)。

  不過遲疑了一陣,她終於叫住我。「請問妳是雪倫嗎?」「妳……妳是艾美?」

  吃完主菜後,艾美說她從十二歲開始就會拔頭髮,她說:「這變成我緩和焦慮的方法。」她的壓力來自於想在學業上表現優異,以及獲得紐約某間明星理工高中的獎學金。她會戴帽子掩飾被拔禿的地方;十年來她放棄游泳,因為她無法克制自己拔頭髮,而且連腿毛與手毛都拔,拔到身上一根體毛都沒有,全身像蛇一樣光滑。儘管她因為拔毛癖而被嘲笑,但這種方法確實緩和了她無所不在的焦慮。「我被焦慮纏身,當它變強時,我就拔毛。這非常有效,讓我恢復正常,從壓力的頂層退到底線。」

  在艾美的拔毛癖患者支援團體中,其中有位成員是警察,本來很愛打高爾夫,但不得不放棄。艾美說:「他每次看到握住球桿的手,就會去拔手背與手腕上的毛。」還有一位成員是拉比(譯註:意指猶太教的學者),他整個人被罪惡感吞噬,倒不是拔毛動作本身所致,而是因為他在安息日工作(他認為拔毛也算工作!)——嚴格遵守規定的猶太人,連燈都不敢開。

  雖然遍覽這些極端的人類行為,總是讓我很入迷(可能是因為我覺得「好險這沒發生在我身上」),但這些強迫行為的故事,給了我一個領悟:我在這些故事裡,看到自己、家人、朋友與同事的陰影。我們或許沒有活得很極端,但這些故事,闡明了人類行為光譜中,最廣闊的中間部位——我們大多數人都身在其中。

  這幾年來,我為本書進行研究與報告,發現我們的所作所為中,有許多並非追求喜悅或滿足好奇心,也不是出於責任感或自尊心,而是為了抑制焦慮——雖然這些行為不會被診斷為疾病。或許會留下舊書報,是因為少了它們,你的房間就像沒了牆壁,讓你備感緊張;或許埋首於一項專案,是因為這樣才能緩和侵蝕心靈的焦慮——你擔心若不這麼做,就會有許多危險的事,發生在自己、家人與世界上。或許你採購雜貨就和軍事計畫一般精準;或許你毛巾非這麼掛不可;或許你做家事和編排芭蕾舞一樣,連喬治‧巴蘭奇(譯註:George Balanchine,美國芭蕾舞之父)都會翻白眼。

推薦序一

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點「強迫」


  現代的人常常一空閒下來,就會拚命滑手機;朋友聚會時,往往不是交談甚歡的景象,而是每個人都低著頭看著手機螢幕。有些朋友甚至會在出門前,來回確認瓦斯有沒有關、門有沒有上鎖。其實,這些接近強迫行為的狀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只是程度輕重的差異而已。

  多年以前,曾有一位女性強迫症患者,由她的丈夫陪同前來求診。我細問之下才發現,最困擾這位女患者的行為,是她每天必須花五~六小時在洗澡這件事情上。每天從下班回家、做完晚餐、做完家事後,她就開始準備洗澡的種種儀式……。

  右手扭開浴室的喇叭鎖(這時右手髒了),進入浴室,手按壓殺菌洗手乳(這時左手髒了),並打開洗手檯水龍頭,清洗雙手。
  褪去全身衣物(這時雙手又髒了),徹底清洗雙手。
  右手擠壓洗面乳(這時右手髒了),徹底清洗右手,洗臉。
  右手打開蓮蓬頭開關(這時右手又髒了),再次徹底清洗右手。
  右手按壓洗髮精瓶蓋(這時右手髒了),再徹底清洗右手,再洗頭。
  右手按壓沐浴乳瓶蓋(右手髒了),徹底清洗右手,再洗上半身(沒有衣物遮蓋的部位要洗兩遍)。
  右手按壓洗沐浴乳(右手又髒了),徹底清洗右手,再洗下半身(沒有衣物遮蓋的部位要洗兩遍)。

  千萬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接下來,則是用各種不同的清潔劑與用具,把浴室從地板到天花板(這不是形容詞,真的包括天花板在內)刷洗、擦乾。地板和牆壁每塊磁磚與磁磚之間的縫隙,經過她經年累月刷洗的結果,不僅潔白如新,而且還向內凹陷幾乎半公分。等到每天晚上完成這冗長的過程,都已經是五、六小時後的深夜了。

  經過將近半年的心理治療,患者終於順利克服這惱人的強迫症。在治療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患者的丈夫所付出的耐心與溫柔。每週不間斷的溫馨接送情,加上對妻子的鼓勵與包容。這對於「看慣」夫妻冷戰熱吵的我而言,無疑是一幅清新美麗的風景。

  事情到此,原本是完美的終結篇……。

  豈料,治療完畢後過了一年,這位患者又回來找我。只不過,這次丈夫已經變成前夫,她擺脫了強迫症,卻換來憂鬱症。經過幾次諮商後,這才釐清頭緒。原來患者克服了強迫症之後,卻逐漸對丈夫的噓寒問暖感到厭煩。她則是多年以來首次感受到自由,經常下班後流連在外,棄丈夫於不顧,結果兩人最終以離婚收場。

  類似的案例始終讓人迷惑:為什麼病治好了,家庭卻也散了?

  有些家中有罕見疾病孩童的家庭,夫妻同心為小孩遍尋良醫、籌錢治病。一旦孩子不敵病魔摧殘,夫妻卻以迅速離婚收場。難道這只能簡單的用「共患難易,同享樂難」來解釋嗎?

  或許正如本書作者書末的智慧之語:「許多行為之所以吸引我們去做,不是因為它們能帶來喜悅,而是它們保證能平息焦慮。」這裡指的焦慮或許也可能來自生活,等到焦慮平息了,隱藏在其下的問題,或許才是應該解決的課題吧。這不僅是對於強迫行為而言,或許也可以是針對生活而言。

  我的朋友們,別再一味的敵視、抗拒強迫行為,而是應該反過來、試著理解冰山底下埋藏的焦慮,到底來源是什麼?這也是我們可以思考的一個面向。
 
兩岸知名心理諮詢師/邱永林

推薦序二

平和看待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的「強迫行為」


  這本關於強迫行為的新書,是美國資深科學專欄作家雪倫‧貝格利(Sharon Begley)的著作。她在書中洋洋灑灑的論述關於強迫行為的種種情況,在其活潑流暢的行文中,時見其獨到的見解、批判的厚度。

  書中也談到許多關於強迫行為的情況,例如有位女患者總是會擔心她的貓跑進冰箱裡,即便她明知道這不太可能,但卻受不了大腦裡頭不斷呢喃的聲音,而一次又一次跑去檢查。或是像網球明星納達爾會用只有自己知道的儀式放水瓶,以特定的順序拿毛巾。

  我個人在臨床心理的專業雖不是在強迫症領域,過去主要的臨床經驗,是在大學輔導中心接觸過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這些學生中有些飽受強迫症的困擾,而來求助。在有限的臨床經驗中,我主要以傳統心理病理學中討論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來看待他們所身處的困境,並提供協助。

  狀況嚴重者,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社會支持,我發現難度雖高,但若能積極持續前來,問題是能逐漸緩解。狀況較輕微者,在心理治療的持續工作中,我也發現他們一旦有了「悟性」後(也就是認知行為治療常說的想法改變),他們會開始訝異,為何這強迫意念或強迫行為,在治療前如此難以撼動?而強迫性的意念及行為,若在一定的適應範疇內,反而是成就的重要來源。試想哪位優秀的藝術家、作家、建築師、學者專家等,沒有這樣的思考及行為特質?若放大將其當作向度(dimensional)而非類別(categorical)的角度來看心理病症時,則會有很不一樣的理解。

  本書的作者,就是將類別化的強迫症,擴大成向度化的強迫行為或強迫心理現象,前者是窄狹的病理探究,後者則是普羅大眾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思維使得她的寫作格局,可以悠遊於傳統到當代的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宗教文化學的角度來切入探究;也讓我們了解,或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強迫行為,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有了這樣的歷史縱深能耐,又能以新聞記者人物採訪的專業,直擊一些關鍵學者、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對話(注意,許多有強迫行為的人,常常又是大明星、大選手等等),來貫穿在整本書的文字中,使得本書讀來令人興味盎然,充滿趣味與啟發性。

  我個人喜歡作者說:「強迫行為平息各種大小焦慮的能力,其實是大腦賜予我們最棒的天賦之一。」我想都值得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反覆去想:身而為人,我們該怎麼不帶評價的,看待我們多多少少都有的「強迫」!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姜忠信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8117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上場打擊前……與其他偉大人物的迷信

網球巨星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比賽時,會依照只有自己知道的儀式擺放水瓶;以特定的順序拿取毛巾;用略帶蹣跚或拖曳的方式調整步伐,避免踩到球場的線;然後在發球前拉一下短褲。比賽換邊時,選手都會坐在邊線的座椅上稍微休息,此時納達爾會拚命抖腳,好像要把螞蟻抖掉一樣。接著他會以之字形路線走回場上,在底線像袋鼠一樣跳來跳去。就像一個有強迫型人格的凡人,想用瘋狂規則掌控自己的世界。

不管是捕魚、在洋基球場主投,還是在歷史最長、最具聲望的溫布頓網球賽出賽,儀式的力量、甚至合理性,都源自於控制感,並且給予實施者自信,這些都能轉化成更好的表現。漁夫相信自己的護身符與咒語,能保護他不被凶猛的海浪吞沒;由此而生的控制感與自信,讓他面對風浪時,不會被過度震懾,也因此更能保護自己。一位相信雞肉晚餐有神力的打者,或許看球能看得更清楚,安打也就一支接一支。

我的儀式,對你來說卻是強迫行為

在某些特定背景下,強迫行為不只和病態搭不上邊,還司空見慣,因此沒受到注意。我們稱它們為文化儀式。如果你不是處在某個根深蒂固的文化之下的局外人,那麼該文化的儀式,對你來說就有種……嗯……病態的趣味;你甚至會把它們視為強迫症的表現,就和1990年代的研究人員一樣。

美國人類學會的期刊《風氣》(Ethos),在1994年刊載了一份極具影響力的論文,其中希里‧杜蘭利(Siri Dulaney)與艾倫‧佩吉‧費雪(Alan Page Fishe)就主張:「儀式的特徵,也能用來定義一種精神病,亦即強迫症。儀式與強迫症之間,存在著一種共通的心理機制。」的確,文化和宗教儀式,與強迫行為者進行的儀式扯上關係,可以追溯到佛洛伊德,他主張這兩種個案都一樣,只要當事人不進行儀式,就會感到不安,而且對執行儀式抱持極度的盡責性。杜蘭利與費雪提到:「儀式本質上就讓人難以抗拒。」
 

 

 

 

...... 為什麼所有的童話都會結束在「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問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當公主脫下婚紗變成了家庭主婦,當王子脫下西裝變成了家庭的頂樑柱,他們之間就少了戀愛時的新鮮、瀟灑,多了柴米油鹽的瑣碎和坎坷。 所以,沒有人會去續寫王子和公主接下來的生活,探究他們是否會有婆媳矛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了怎樣的爭執,有沒有小三入侵生活,七年之癢怎樣度過。 因為生活本就艱難,非要撕開它的傷口,露出血淋淋的真相,未免太過殘忍。 可是,不說不代表不懂,蕓蕓眾生都明白,婚姻這件事,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 三毛說:「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一生一世的承諾說起來容易,可真的要踐行卻很難,每對夫妻都不可避免地要產生矛盾,有時候,爭吵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 可是,有的夫妻吵吵鬧鬧一輩子,也倖幸福福一輩子,但有的夫妻卻在爭吵中讓感情一點點消耗殆盡。 這是為什麼? 因為每對夫妻爭吵的方式不同,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吵過後好好溝通從不記仇,有的就是單純為了吵而吵,有吵過後接著冷戰。 當然,同一對夫妻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也會用不同的方式爭吵,就像《金婚》中的佟志和文麗,吵了一輩子,最終磕磕絆絆走到人生盡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當事人最能明了。 ...... 相比起《父母愛情》,很多人不太喜歡《金婚》這部電視劇,但我覺得,《金婚》其實更真實,更貼近平凡夫妻的生活。 《金婚》演繹了半個世紀的愛戀婚姻,將人物個人的命運放到了中國這大半個世紀的背景里,從解放前,到新中國成立,到60時代饑荒,到文化大革命,到80年代改革開放,到90年代經濟大發展,再到20世紀英特網的普及工業電子化高端化,就此謝幕。 佟志和文麗,是整個時代的見證者記錄者,他們因愛而婚,為愛而守,卻也在這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坎坷。 我覺得,文麗的確是個矯情又多疑的女人,別說是男人,很多女人都不怎麼喜歡她。而佟志呢,他其實就是個挺普通的男人,喜歡漂亮女孩,想要事業有成,渴望靈魂伴侶。 他們吵吵鬧鬧一輩子,也曾差點分開過,也因為爭吵而徹底傷害過對方,可最終,他們還是走到了金婚。 不知道走完這一生後,他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當初到底在吵些什麼。 ...... 佟志和文麗算是自由戀愛,在那個年代能夠找到一個志趣相投的人結婚,是非常幸福的事。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也是非常幸福的。可慢慢的,他們開始爭吵,50年都吵個不停,他們到底吵什麼? 我覺得他們的爭吵有這樣幾個矛盾的爆發點。 第一個矛盾點,是家庭生活的瑣碎。剛結婚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吵架大多都是因為孩子、錢等等家庭瑣事。文麗覺得佟志對事業沒有要求,兩個人的生活過得緊巴,佟志覺得文麗太矯情,兩個人常為了這些事爭吵。但是那個時候他們能夠彼此體諒,為對方著想,吵架並不會傷害感情,還能解決問題。 可是後來,當佟志的母親來到北京以後,他們的矛盾就發生了變化,走到了下一個階段。 第二個矛盾點,是婆媳矛盾。佟志的媽媽是個很封建也很厲害的婆婆,她一直不怎麼喜歡這個嬌滴滴的兒媳婦,覺得她不會幹活,不如佟志老家的那個女同學。 所以,她從各個方面來刁難文麗。文麗不吃辣,她做飯就放很多辣椒,文麗把米飯做糊了,她就讓文麗吃鍋巴,她不讓文麗吃肉,還總是對文麗橫加指責,這讓文麗倍感受傷。 這個時候,雖然文麗常被氣回娘家,但她和佟志的感情仍然還是沒有問題的。可走著走著,他們的感情就出現了第三個矛盾爆發點。 第三個矛盾點,事業與家庭的矛盾。男人總是比女人晚熟,所以剛結婚的時候,女人大多都想要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點,可男人都貪圖安逸,但是到了中年以後,男人開始覺醒想要拼事業,女人卻更想要安穩的生活。 佟志和文麗就有這樣的矛盾存在。剛結婚的時候,佟志小富即安,文麗不滿現狀,到了中年以後,佟志開始想要拼事業,準備去三線工作,而文麗則以家庭負擔重為由,反對佟志外出。 這期間文麗和佟志產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兩人的爭吵進入白熱化,也讓兩人的情感裂縫越來越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佟志身邊出現了一個李天驕,讓他開始心猿意馬,和文麗有了新的矛盾。 第四個矛盾點,婚外情。說到佟志和李天驕的感情,可以算是一種精神出軌。佟志覺得,他對李天驕只是一種柏拉圖式的迷戀,可是文麗覺得,佟志每天回家都像個行屍走肉。 對於男人來說,為這個家拼了一輩子,會突然產生厭倦和疲憊,希望能夠有事業和紅顏知己為自己充電。可是對於女人來說,雖然家庭也讓自己覺得疲憊,可是卻更渴望在家庭中實現自我價值。 所以,這時候的夫妻二人從爭吵上升到冷戰和分居,已經走到了離婚的邊緣。 我覺得,如果把佟志和文麗的婚姻放到現在這個時代,可能他們早就已經分開了,可那個年代,離婚是一種很難啟齒的事情,為了孩子,為了父母,大家總覺得能忍。就這樣,忍了一輩子,忍到了發現「老伴」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第五個矛盾點,孩子和家庭。到了這個階段,佟志和文麗都已經六七十歲,他們爭吵的主題又從自身回歸到了家庭。 因為過去他們總是爭吵,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傷害,而他們對兒子的溺愛,也讓他犯了很多錯誤。 這時候,夫妻兩個人開始互相埋怨,也和孩子之間產生了許多觀念上的差異,激烈的爭吵後,才慢慢開始達成家人之間的理解和寬容。 就這樣,吵著吵著,佟志和文麗走完了這一生,我看到了他們的疲憊,也看到了他們的相互依賴,少來夫妻老來伴,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狀態。 最後的最後,在金婚典禮,頭髮花白的他們穿上了婚紗和燕尾服,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故事似乎已經有了真正的結局,不管這一生到底發生過什麼,有過怎樣的坎坷,這一刻的幸福,顯得那麼真實,感人肺腑。 誰的生活都不完美,哪段婚姻都有坎坷,可只要我們還始終牽著對方的手,那麼哭也甜蜜笑也甜蜜,往後餘生,只要你。 ...... 如雷抒雁所說:「婚姻如同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任何一段婚姻的好與壞,外人評論都沒用,必須當事人慢慢感受。 當然,也如錢鍾書先生說的:「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婚姻這座圍城,好與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我們用一生來慢慢述說。 可不管怎樣,只要選擇了這個人,我們就該用更多的耐心、忠心、誠心去對待對方,在平凡又瑣碎的生活中,發現對方的閃光點。 請你一定要明白,再濃烈的愛情,放到生活的水裡日復一日的沖刷,也終究要變得和水一樣無味無色。但最終能不能夠把這段婚姻延續一生,就要看你們雙方是否能夠共同為之努力。 這樣的努力,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了架還想和對方一輩子。畢竟再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看過《金婚》中佟志和文麗的一生,我也沒有找到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去解決吵架這件事,但如果非要說說有什麼心得,大概就是不要冷戰。 畢竟他們吵了一輩子,唯獨想離婚的那段時間,正面爭吵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戰。所以這一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多吵架是去解決問題的,可冷戰就是在逃避問題。而一味逃避,積壓問題,就只能夠讓感情加速破裂。 說到底,吵來吵去,還是為了在乎。遇到一個愛的人不容易,走完這一生更不容易,不管發生了什麼,都不要忘了我們的初心。 就像泰戈爾說的:「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azx8Qj5.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865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青春痘中醫診所推薦北屯頑癬/溝癬/騎師癬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龍井痱子及結晶性汗疹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楊梅頭皮脂漏性皮膚炎中醫診所推薦
南崁把脈超神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大里水因性搔癢症中醫門診 台中日光性角化病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大家都推薦西屯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 大甲生殖道的疣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大雅幼兒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南崁皮膚科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 龍井多汗症中醫診所推薦 平鎮血管瘤中醫診所推薦當地人都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烏日甲溝炎【凍甲】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神岡過敏性皮膚炎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n69io6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